在因緣際會下聽到推薦,立馬就到圖書館報到了
這本書不會很難,花了三次(天)把它看完
平均一章節10~15分鐘
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是
每講完一則影響力 就會附上一則名人的見證
很為章節打強心針
黑幼龍老師在1987年引進了卡內基訓練幫助了很多企業
而我讀完這本書後 能夠感受到為何這麼多人願意花這麼多錢來參加訓練
雖然實體課程一定更有幫助 但光是讀這本書我覺得我也賺到了
不過更重要的是 我覺得在會這九大力量之前
我覺得有很多調整的地方都是靠葡眾學來的
我很感恩以下就來慢慢分享~
人際關係法則一:不批評、不責備、不抱怨
我覺得這點對我來說並不難
因為原本個性的關係,所以就有習慣這三不
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很習慣鼓勵跟讚美
所以關係法則一輕鬆入袋
見證: EPSON 副總經理 李隆安
我喜歡他的就事論事,文中提及 如果業務部門績效不彰
不適一昧責怪,而是由相關部門大家一起檢討
看應該可以做哪些事,讓業績變好
讓我想到上下線時提到的 不要討論現況而是研究方法
樂觀的人會有好運,正向的人會有更多機會
人際關係法則二: 給予真誠的讚賞與感謝
Give honest and sincere appreciation
我覺得我這點也是原本就有 只是現在比較進步
之前可能不會每一件事都說
但現在是連小事都很容易感謝
不是做作或是我人生遇到什麼大事而改變了
就一種很想說並且真誠的這麼覺得
因此沒有想太多的脫口而出的感謝
好的讚美總是具體的讚美,具體的讚美才有說服力和影響力
這倒是真的 隨著年紀越大 越在意的是對方是否有看到深層的東西
而非只是淺層稱讚
人際關係法則三: 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
我覺得這跟銷售,行銷很可以畫上等號
最常聽到的例子是如何跟和尚推銷梳子
或是如何在非洲賣鞋子 而這邊是舉例不抽菸的人推銷菸灰缸
我真心覺得這章節不錯 可以推薦給跟進時不會聊天的人們
再來這邊也一直強調 work smarter, not harder
你的條件是老闆的需求嗎? 這個開頭標題也很棒
從對方的需求點連結到自己的優點 必能獲勝
見證: 全國電子董事長 林琦敏
不管是客戶還是員工,當別人需要的時候,你已經先一步給了對方
就能緊緊抓住他們的心。
這讓我想到交往間的男女,也適用,對方會覺得你真的好貼心。
人際關係法則四: 真誠地關心別人
這點也很重要,口氣語氣都對 不然一不小心就很像在嘆八卦
我覺得這點真的要很推崇倩雯姐
她真的做得好好,好棒,好溫暖
真誠的關懷就是要對人家的事真正在意
例如我記得有一次不知道我妹發生什麼事
結果水忍姐和梅蘭姐在臉書上的回應
也讓當事者感受到他們的關懷
我覺得這些都是我這年輕人該好好學習的~
我相信這學的好,售後服務一定可以更加分
見證:晶華酒店總裁 潘思亮
將心比心,打動顧客心
很重要的一點是,要做觀念的播種者,你必須先是個行動者
在生活中時時關心他人。
我最喜歡他說的這段,因為他以身作則的有做到
底下人才能被說服(即使忙仍會盡可能趕回家跟家人一起吃飯)
人際關係法則五:經常微笑
我很愛笑 但是不容易保持笑容
不笑時真的很容易被誤會臉臭
微笑,不只是一種表情,更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,一種面對人生的熱忱。
見證:中華汽車總經理 蘇慶陽
笑容是一人的無形資產
懂得微笑的人,才能掌握成功。
我相信,因為真的有時候
一個人的微笑真的可以帶來無形的力量
很神奇
人際關係法則六: 記得別人的名字
這個其實對身為老師的我來說很重要
不過我跟聯邦快遞陳總經理信孝先生一樣
總是對中文名字有障礙 常常記不起來
但英文名字真的可以一下就記起來
換個角度來看 當我被大人物給記起來時 我真的會很開心耶
就像我被羽宸姐曾經記住時 我就好訝異
真的會覺得自己好像很重要
而我也有聽說羽晴她們姊妹倆這點都做得很好
我超級佩服~~
人際關係法則七: 聆聽。鼓勵他人多講自己的事
這點也是近幾年我進步很多的事
但我覺得大多還是要功歸於葡眾
讓我學會傾聽 對方多講我們才能收集到更多資訊
也很感謝身邊好朋友的包容 總是讓我滔滔不絕地訴說我自己有興趣的事
回想起來真的覺得好丟臉唷
怎麼這麼自私一點都不關心別人
而這篇也是我最愛的一篇
怎樣積極地聆聽: LADDER
Look, Ask, Don't interrupt, Don't vchange the subject,Emotion,Response
傾聽是一個很柔的力量,有時候你什麼都可以不用做
但因為認真地傾聽,反而把事情給解決了
人際關係法則八: 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
我覺得這個上一則是可以一起提的
當對方滔滔不絕的說他自己的事時
你認真傾聽 我想這就是一場愉快的對話
怎麼說和說什麼 同樣重要
這也是企業管理最重要的能力
中鋼前董事長王鍾渝曾說過 他挑選企業經理人時
最重視的條件就是溝通
他認為不會溝通的人,就不可能當一個好主管。
其實這件事我非常認同~尤其是自己當過管理階層
這真的非常重要~~
人際關係法則九: 衷心讓別人覺得他很重要
後面三點真的都非常喜歡
或許也是我自己都還沒發揮淋漓盡致的關係
如果你讓別人覺得自己很重要
真的就是真正的work smarter了!
結語:影響力,始終來自感恩與寬恕